Loading... 本文整理自包刚升教授 2024-07-30 在B站上传的视频:一本书认清很多社会重大现象的底层逻辑|经典导读15【复旦包刚升】 视频见包老师的B站主页:https://space.bilibili.com/701220372/video --- # 集体行动困境 ##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行动困境 中国之前有句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核心的问题在于收益是均摊的,但是成本需要一部分人去付出,从理性人的角度上来讲,大家都倾向于成为搭便车者。 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那么我们就能够提升对这个社会的理解与认知。 - 如何理解许多有助于改善现装状的集体行动不会发生? 从社会现象来说,经常在社会公众领域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到了比较多的人的利益,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改善,如果按照多数人的利益,这些问题应该被改善,但实际上这样一种改善并没有发生,大家在生活里就会发现,有些领域它的问题长期存在,却得不到改善。 # 集体行动的关键逻辑 - 从个人的行为到集体的行动之间,这里有一种关键的机制,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也就没法从一个个体的行为,变成一个集体的行动,因尔无法达成我们想要的政治或社会领域的一种改善。 如果我们把其中存在的关键逻辑给搞清楚,那么我们就能够提升我们的认知,增进对这个社会的很多重大现象的理解。 例1:公地污染 某个地方有一个巨大的湖泊,原来很清澈,后来在工业化中被污染,损害了每一个市民的利益。 在这个部分中,有3个利益相关方: 1.市民 2.企业 3.政府 我们在社会生活当中看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一些时期当中,环境的污染在不断的加剧,这对所有的市民的利益都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但这样一种环保的这种行动往往没有能够发生。 例2: 反对者的困难(御史问题) 某位领导在做决策的时候,因为自己的无知或执念,可能会带来很多问题,周围的管理团队是不是一定会提出来,他最好不要做这样一个决策,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其实是没有人站出来提反对意见的。 因为如果你反对,你就要承担反对的成本,决策被扭转之后,相对于代价的付出由一人承担,利益的收益对组织的所有成员来说却会是一种比较平均的分布。 因为这样的原因,在一个组织当中,一个本来是有问题的决策,就常常没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并得到了执行。 # 本书讨论的核心问题 大概有四点 ## 1.集团理性改善的艰难 > [!NOTE] > 收益是均摊的,但成本需要一部分人去付出,这时从理性人的角度上出发,一般人会倾向于成为搭便车者。 假如人类是理性的,当我们存在共同利益的时候,我们倾向于通过社会契约的方式进行集体行动,然后以这样一种集体行动,去达成我们的目标。 但这种有利的改善在现实里不一定会发生: > 实际上,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理性人的三大特征:他关心自己,理性计算,追求效用,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某个公共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样的一些问题被改善,被解决掉以后,总的福利会增加,但如果福利的增加是平均分配的,这样的事常常难以发生。 如果有某个人,某些人,通过努力,去调研、呼吁、联络机构部门,付出了精力、财务损耗,去做成这件事,事成之后,他只不过在享受整个城市的,所有居民的收益的一个平均的比例,就会带来一个问题: 凭什么这样一些人,会去付出这样的努力,去追求这样一种现状的改善呢? 一般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倾向于成为搭便车者,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就会出现这种集体行动的困境。 ## 2. 在什么情况下,集体行动会成为可能 1. 收益远高于成本 收益很多,成本很小,这时即便一个人付出一些成本,他也愿意让这个改善能够发生,甚至他付出的成本要远远低于他作为其中一份子的这样一个平均的回报,在这个时候,有些人就会采取行动。 > 例:停电了,给电力公司打电话,这种举手之劳就能够修复巨大的不便的事是常常会有人做的。 > 2. 小集团 在一个集团人数比较少的时候,这个时候更容易采取集体行动。 美国有很多行业协会,在某一个行业中的企业,数量不是很多,对于这样的行业协会,它往往就很有动力去做一些事,因为协调的成本比较低,受益也非常明确,如果能够通过游说美国国会通过一些对美国汽车产业有利的政策,法规,就能够获得明确的利益,而且这种利益的分配也是非常清楚的,就是主要受益于几家美国国内的汽车企业,在这样的一种小集团里,集体行动是很容易产生的。 3. 强制行为 人活在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情不可避免,那就是死亡与税收,只要你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就需要缴税。 税收的基本逻辑是对内提供基本的安全,对外提供抵御外敌的这样一种能力。 工会作为一个集体,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发起罢工,增加他们跟工商阶层,投资阶层讨价还价的筹码,但在这个工程当中,如果有人罢工,有人继续上班,那么罢工将很难持续下去,所以后来工会通过国会立法,使得它有一定范围内胁迫工人参与罢工的这样一种实际能力。 4. 选择性激励 给参与这个集体行动的人,提供更多的激励,也就是说,如果这个集体行动能够产生效果的话,那么这部分付出了更高成本的人,就应该得到更高的收益。 如果能够形成这样一种机制,那么这个集体行动就更可能能够维持或能够推动。 任何国家的政党内部都存在着一个选择性的激励,政党内部的精英和普通的成员是有很大差别的,政党的精英比起普通成员,会获得更多的这样一种机会,而这些机会就伴随着一系列的相关的这个价值,这样一种结构就构成了一种选择性的激励,从而保持了政党的一种行动力。 以上四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社会事件,比如说,在有些领域,小集团,常常能够战胜大集团。 集团的规模,跟集团实际的这种集体行动的能力与有效性,常常是成反比的,集团规模越大,越难采取有效的集体行动,集团规模越小,就能采取比较有效的集体行动。 从历史来看,人类过去有两种非常重要的制度,一个是君主制,另一个是贵族制,君主制的对立面是整个社会,而贵族制的对立面是平民,有时君主制能长时间维持,贵族制也能长时间维持,重要的原因就是君主与贵族通过自身的组织建立了一个能够有效行动的小规模的军事与政治集团,使得他们相对于整个国民来说,是一个更有效的政治行为者,所以即使君主与贵族制的模型看起来很不合理,但它们在人类历史上能长期维持。 在1917年,列宁发动十月革命,在当时,列宁所领导的集团规模并不是很大,对俄国首都的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政治力量来说是一个小集团,但列宁就是能够通过领导这样一个小集团,成功地在俄国发动一场政治的革命,伊朗也是这样。 # 奥尔森的代表性观点 ## 1. 如果一个国家被特殊利益集团支配,有可能导致衰败 > 上下同欲者胜 《国家的兴衰: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 该著作的主题是:一个社会政治稳定的时间越长,就越可能发展为造成低经济效率的强大特殊利益集团。 这本书依然是[[集体行动的逻辑]]这样一本书概念的延伸和发展。 如果一个国家,被一个,或很多特殊利益集团支配的话,那么这个国家更有可能导致衰败。 如果一个国家,它的统治精英集团,它跟这个社会的关系,存在着比较多的共容的利益,比如有的统治精英,他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合法的,确定的税收,那么经济增长的时候,他的税收会增加,那么这个时候,他们就更希望看到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对整个社会有好处,所以在经济增长和这个国家的统治精英的收入之间,就会自然的建立起密切的相关性。 这样的一个统治精英集团,他跟社会有比较多的共容利益,那么这个社会就更有可能走向繁荣。 而在这个社会上如果存在的是更多的特殊利益集团,他不需要通过这个社会整体的经济繁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来提高自己的收益,而更倾向于牟取某些特殊利益,他就能获得这些收益,这样的社会很容易走向衰败。 ## 2.新国家的建立起源于流寇向坐寇的转变 奥尔森在1993年于《美国政治学评论》发表了一篇论文:《独裁、民主与发展》,他在这篇论文里受到了中国1920年代到30年代军阀混战的启发。 他认为,国家兴起之前有一个所谓的流寇统治的阶段,比方说一个地方经常发生内战或者内乱,有很多统治者在竞争,统治者本身是不确定的,这个地方没有确定的法律和秩序,每一个统治者到了这个地方,不知道自己能统治多长时间,所以说他就会倾向于掠夺,使得生产很难维持与继续,在这个时候,经济是很难发展的。 其中的流寇变成了坐寇,准备在一个地方长期统治,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政府机构来管理这个地方,当这种局面出现了的时候,这样的统治者就倾向于收税而不是掠夺,这个地方的民众就愿意从事生产,把收入的 1/10 或者 1/15 作为税收交给一个固定的统治者,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就更容易得到增长。 但是在坐寇统治之下,奥尔森认为依然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的,因为坐寇可能会死,而且坐寇是没办法保证自己的行为一直都是理性的,如果一次财产的征收就能超过他很多年的一个税收的收入,他就会有很大的动力去从事这样的税收,在这个时候经济就很容易又陷入一种困顿的状态。 奥尔森认为,如果要维持这样一个长期的经济增长,就必须要限制统治机构的权力,还是要靠法治、民主的办法来约束他的权力,这样才能带来一个持久的繁荣。 奥尔森在这一点里,总结了繁荣和衰败的最基本的政治学道理。 ## 3.繁荣与衰败的分野 > 《权力与繁荣》 > 奥尔森生前最后一本重要著作,书中奥尔森主要探讨了政治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并谋略回答“为什么世界上有些国家富裕,而有些国家贫穷”这样的问题。 如果一个社会当中,特别是这个社会的精英阶层,有动力去从事生产性行为,那么这个社会就会走向繁荣,但是,如果一个社会有很多精英,他有动力去从事这种掠夺性行为,在这个时候,这个社会就很容易走向衰败。 >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 2015年6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德隆·阿西莫格鲁、詹姆斯·A.罗宾逊。作者表明,人为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对经济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国家的类型决定了权力的特征,而权力的特征,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安排,而这样一种政治经济制度的安排,是否构成一个有效的激励,决定了这个国家在长期当中是繁荣还是衰败。 # 反思与总结 ## 总结 奥尔森打开了从个人的这样一种理性,到集体行动之间的这样一种机制的黑箱,解释了个人的理性是如何引发集体行动,或者说集体行动如何会失败。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视角,让我们去观察在这个社会中,很多公共领域,为什么有大量的无法改善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很多时候跟集体行动的困境有关。 在这里,奥提供了一些思路,如果你想有有效的集体行动,在战略上应该怎么思考。 ## 反思 ### 1. 意识形态 人不仅是一个理性的动物,他同时还是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列宁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列宁对于集体行动的困境的解决,提出得有一个政党,而这个政党得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组织,这个政党的成员,有着不一样的观念和意识形态,通过这样一种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建立一种先锋队组织,能够采取有效的集体行动。 在这个过程当中,观念和意识形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又转化为了一个小规模的组织,这个组织就变得非常有行动力。 ### 2. 理性人之难 - 复杂的动机 奥尔森在这里讨论的理性人,更多的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的,但在实际的生活里,人的行为动机其实是非常复杂的,除了经济收入的高低外,还有很多东西是会考虑的,比方说像声望、尊敬、荣誉。 有的人做很多事情,它不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但却有可能会带来一些人首先在集团里面采取一些有利于这个集体的收益、福祉改善的一些行为的这样一种动机。 人的动机有可能是非常复杂的,不一定是单纯的对于物质或者经济收益和成本的计算,而是包含了一些复杂的东西。 理论的价值在很多时候不在于全面和面面俱到地分析,而在于给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提供了一种特定的,新颖的,有穿透力的这样一种视角,帮助我们理解很多复杂现象背后的这样一个比较深层的逻辑,奥尔森给予了我们这样一种基于集体行动的视角。 对于一个事件的理解,常常需要多视角,多角度的这样一种理论框架。 最后修改:2024 年 10 月 25 日 © 允许规范转载 打赏 赞赏作者 支付宝微信 赞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